1. 首页 > 手游热门资讯

对话B站“意外踩中风口”的游戏制作人:没那么焦虑了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5-07-17
摘要:游戏资讯, 游戏日报提供最具价值行业信息。,对话B站“意外踩中风口”的游戏制作人:没那么焦虑了

 

“前两天很多海内外的兄弟来找大家问《逃离鸭科夫》代理发行的事务,猴哥(B站自研游戏发行部负责人)的嗓子都哑了……


这是上周BW我约《逃离鸭科夫》制作人JeffB站游戏展台区碰面时印象相对深刻的壹个“小插曲”,不难看出,由B站自研的这款单机PVE搜打撤在两次demo测试、Steam梦想单数破30万以及塔科夫制作人点赞后,其潜力正在吸引更多目光聚焦。


或许也是有这方面的缘故,后面Jeff跟我聊天时谈到“没那么焦虑了”。


而我之因此找上Jeff,是在6月玩过《逃离鸭科夫》的demo后,得出了它有不小机会成为搜打撤圈子“第一代副游”的判断。我好奇他们是怎样做出一些大胆创造设计的,要如何抓住这次机会,又有没有因外部关注而打算扩展手机游戏市场。



下面内容为采访实录(有所微调):


01 意外踩中风口


游戏日报:你们从啥子时候开始做《逃离鸭科夫》的?


Jeff202412月。


游戏日报:那时候还没有“搜打撤”热,如何就决定做这个方法了?


Jeff其实大家2024年下半年就开始在做了,不过是个偏手机游戏的项目,给一些兄弟玩过评价也还不错,只是由于不擅长做商业化很多物品敲定不下来,就不了了之了。后面想明白了,专注做买断制,从头立项,于是就有了《逃离鸭科夫》。


之因此想做搜打撤方法,是由于我认为塔科夫的内核不是大家所认为的硬核的那部分,搜刮和养成才是我这类最喜爱的,但没人去把它挖出来做成新物品,我认为自己可以去做这件事。


游戏日报:因此搜打撤突然间的大热,有没有给你“天降风口”的惊喜感?


Jeff我觉得是焦虑变少了,但要说开心/惊喜,还是要等到游戏发行后,现在肯定不会有实感的“特别高兴”。


过年时测试玩家评价还不错,我那会儿真的很高兴,不过刷到了一张“切忌半场开香槟”的图,心里突然就缩了一下的感觉,这大概是冥冥中的警示,发行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,要踏实下来好好做,到最后看成绩说话。



游戏日报:为了做《逃离鸭科夫》,你们遇到了哪些挑战?


Jeff游戏的体系设计很复杂,包括数值体系、任务体系等等都是之前没做过的,地图规模也比大家以前做过的游戏大很多。这导致开发经过中纠结的地方很多,甚至现在回头来看,曾经选择的方法也许很多不是最好的,或者说就不存在最好的方法,由于它取决于你的了解有多深,这是个不断给前进化的经过。


游戏日报:听说你们团队的人数增加了?


Jeff对,现在有5个人了,增加了两个。主要是之前在寻觅阶段不确定,保持着能把游戏做下去的最小规模,现在框架路线稳定了,大家想加快下内容生产进度。而且之前绷得略紧,大家都相对极点,每个人负责的事务很多(不是数量而是种类),加人后能够更专注一些,除了产量提高,也能适当去做做产品的更多也许性寻觅。


游戏日报:那目前的研发进度怎样?


Jeff差不多做完了,只剩下最后填充内容,另外是一些“画龙点睛”的物品现在还不能讲,如果做得好大家就会放进去,如果不满意就打算砍掉。



02 不想“做减法”


游戏日报:谈谈内容,你想在《逃离鸭科夫》打造的循环尝试趣味是啥子?


Jeff我觉得是玩家想要寻觅更多地图、解开更多游戏内容,让自己更强,从而能够在这个全球里面更好地生存。他需要通过寻觅获取资源/掠夺NPC来实现这一诉求,经过中会遇到各类挑战,挑战的威胁又会反过来推动玩家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。


这也是我认为塔科夫想塑造的循环。PVP其实有些破坏性,由于不管怎样成长、技术多么娴熟,总会有超出阈值的PVP影响打破正给尝试,让你觉得成长是无意义的。我觉得PVE不能只沦为无脑勾引你开枪,给其他玩家提供信息的机制,而是要和玩家成长的方方面面有关联,给大家提供讨论价格。


游戏日报:想做好PVE成长不要易吧?比如SOC品类后期就很难延续趣味。


Jeff是,买断制不用担心这个难题,在长线运营产品中相对明显。或许也正是因此很多团队砍掉了这一环,不过我觉得正确的思索方法是想怎样化解,总会有办法。


游戏日报:地图“不限撤离时刻”的想法是如何出来的?


Jeff它不是故意设计的制度,当时是由于还没做就直接拿出来给大家玩了,结局发现,好像也确实不太需要。


之前版本中大家有软性的限制,包括天黑后威胁会更强,而且天黑后就不会再天亮了,如今都弱化了,时刻持续循环,学说上玩家想在地图里待多长时间就可以待多长时间。当然它还是有撤离的,由于进去后一局循环里,地图内资源和怪物都是有上限的。


未来也或许有改变,如随时刻进步风险,不过现在优先级不高。我觉得要不要加需要思考清楚是否有理由或潜在的好处,不能单纯是觉得应该有就去加。


被玩家“杀穿”的地图


游戏日报:搜打撤里“刺激风险感”很决定因素,你们如何去把握“度”?


Jeff凭直觉。许多物品都没办法只凭经验和理智一步到位,都是依靠玩家反馈不断地去动态调整。包括这次测试后,大家依然在往游戏里加新机制、新敌人、新物品,这些都会产生蝴蝶效应,改变整个循环,就需要再给玩家尝试收集反馈。


游戏日报:何故还要加?现有尝试不够丰盛吗?


Jeff我觉得这是没有上限的,有想法就可以往里面加。以前大家都会说“要做减法”,但它也许不适用于全部游戏类型。比如你玩以撒,肯定不能说它应该做减法,它的游戏趣味就是上千种道具带给了玩家足够多的趣味也许性。


你想做壹个足够丰盛的游戏,还是要堆足够多的点子进去,它甚至也许不一定会产生影响,然而当“量”足够之后,也许无意间某个角落就会产生化学反应。


这些寻觅甚至可以一定程度打破原有平衡,需要避免的只有一种情况,即某个物品/某种方法成为万金油,导致其他选择都“失效”,只要不走到这一步,适当打破平衡也没有难题,反而还更有机会带来新的变量。



在探讨的最后,我有些不死心地问Jeff“真的对做移动端不心动吗?”,我个人相对看好《逃离鸭科夫》在搜打撤圈子里的普适性,试图“劝”他更早地抓住市场风口机会。


他的回答让我不再坚持:“倒也不是没有心动,已经尝试过了,接着言败了,由于确实不懂商业化。事务还是一步一步来,假设大家一开始就坚持做移动端,游戏也许都难产了。现在想的是先把《逃离鸭科夫》做出来,未来的事务后面再说。”


人生中确实很难事事都如意,但在每个阶段把能做成的事务做到最好,也足够了。


现在BW上,《逃离鸭科夫》在B站游戏区域并没有得到明显资源倾斜,是和多款产品共用壹个展台,且试玩的PC数量也不多,但无论是排队情况以及玩家尝试时的沉浸度,还是我开篇提到的发行商关注,谁能小觑它爆发的也许性?



等到Q4发行,大家再来看这款产品和这个团队的未来。


PS:顺带说一句,《逃离鸭科夫》将由B站自研自发,目前没有交由外部代理的规划。